精品极品国产呦在线观

中国报协网
精品极品国产呦在线观时事政治协会要闻报业动态传媒聚焦报业人物专题报道文旅视界国际传媒视频直播
生态城市刊头故事摄影书画会员展厅无人机天下数字报业
协会要闻 报业人物 生态城市 文旅视界 专题报道 特色小镇 摄影 中国报业网
即时新闻
559亿!中国电影迈上新台阶 银幕总数突破5万块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以智库化媒体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报业协会举行换届选举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当选会长 精品极品国产呦在线观发贺电并到会祝贺 宁夏报业协会2020年度理事会圆满结束
中国报协网>>传媒聚焦

口述历史之夜2019:为未来记录过去,拉近世界的距离

2019年11月12日10:27&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中国报业

  一个50年代被打成“黑五类”子女的女孩,给远在青海的男友写了一封只有五个字的分手信“我们分手吧”,没过多久,她接到了男孩的回信 “我们结婚吧”。2017年,他们金婚50年。

  一位台湾军官,退休后给女儿办婚礼,邀请自己的部下参加婚宴,酒后的部下对他说,自己是上头派去监视他的,但从未害过他。

  一名抗战老兵对志愿者说“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无忧了,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有谁能记得我?”于是有了老兵记忆博物馆。

  一家国际公司的高管,2002年的时候两口子1个月的收入就能够买5平米海淀区的房子,移民加拿大前夕,放弃了如今12万元1平米的房子。移民后第一份工作是在麦当劳打工,第一项工作就是把厕所的堵掏开。

  一群美国女囚犯,在黑暗中坐着观看台上的专业演员表演自己口述的故事,成为自己经历的观众,觉得是在看一场自己一生的电影……

  2019年11月8日,正值中国第20个记者节,在有着中国新闻传媒人才摇篮之称的中国传媒大学,由校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口述历史国际周组委会发起的“口述历史之夜——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2019特别发布会暨第五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一票难求,容纳400人的中传讲堂座无虚席,来自五湖四海的口述历史团队在中传讲堂分享了他们采集到的故事。台前幕后、台上台下的人们,共度了一场兼具人文情怀与生命体温的年度盛会。会场外,满树橙黄的银杏树、随风飘落的红色枫叶在夜色中散发耀眼的光芒,欣然接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这个夜晚增色。成排的青松翠柳迎风肃立,似乎在聆听这个夜晚最为动听的音符。

  成为枢纽:连通人与时间的路径

  着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将自己的个人回忆录取名为《说吧,记忆》,从某种程度而言,“说吧,记忆”以最为简洁的文学方式阐释了口述历史的核心路径:沟通人与时间,让个体记忆对抗遗忘的洪流,留下岁月的印记,从当下走向未来。口述历史,尽管冠以“历史”之名,实际上串联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口述历史之夜,年度优秀口述历史项目短片展映、年度十大口述历史项目分享环节,分享者记录了中国演播艺术家、新中国工业建设者、“浙电”工作者、滇缅公路筑路民夫、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东北二人传民间老艺人、加拿大华人移民、中东新一代女性、国外毒瘾患者等一个个群体的个人生命史。口述历史让这些贴着不同标签的人——他们当中不乏功成名就之人,更多的籍籍无名;有的经过了过去的黄金时代,有的在战争的悲惨与苦痛中幸存下来;有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些许印痕,更多人的故事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过往的岁月得以铭记,记忆得以存留,声音得到倾听,模糊的面目变得清晰可感,他们脱下脸谱化的标签,在生命的画卷中成为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人。

  听取了年度十大口述历史项目分享后,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硕士项目主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副主席Amy Starecheski对分享项目做点评时指出,口述历史非常有力量,影响也非常广泛,她看到平凡的工人和战士经由口述历史在人们面前活生生地呈现出来、让隐藏在幕后的布袋木偶戏艺人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使一种被人忽略的艺术成为举世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口述历史能够在不同社群和个体之间建立一种连结感”,“口述历史通过当下的讲述,记录过去的故事,并且影响和引领着我们的未来” 。

  作为“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铁杆嘉宾,著名电视主持人敬一丹身体力行,通过《我遇到你》《我:末代工农兵学员》《那年 那信》的写作,叩问时间,温情回首来时路,以口述、书信、故事等方式见证了一个人与几代人的成长。她依据自己数十年的主持与采访生涯,总结了口述采访中个人与时间、与时代的关系:“一个人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发挥了作用,但是整个人生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有并存的时间,这种采访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可以弥补甚至修改我们的历史。”

  拉近距离:一门跨越鸿沟的“世界语”

  从年度优秀口述历史项目短片展映,到“口述历史在中国”组委会集体亮相,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曾志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erry Albarelli,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刘艳珂,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张新,深圳越众公益基金会罗亚君,美国威廉姆斯学院Magnus T.Bernhardson,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舒,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陆远,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王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的陈芊竹,加拿大华人移民口述史中心余海,北京青云嘉惠文化发展公司张露,以及著名书画艺术家都本基、电视主持人敬一丹、王雪纯、胡紫薇,作家阿忆等人就横跨洲际、纵连古今的中外口述历史项目、自身对口述历史的理解进行了形式多元、内容广阔的分享与交流。

  口述历史,为天南地北汇聚一堂的人们,提供了一门跨越鸿沟的“世界语”,使得不同语言、文化、肤色、种族、阶层的世界各国公民,在彼此的生命故事中发现自我、认知世界这种富有乌托邦色彩的“对话”成为了可能,为商业气息浓郁的“全球化”赋予了和谐共生的人文内涵,拉近“你”“ 我”之间的距离,扩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在同一个舞台,二战的老兵、中东的难民,他们的故事让战争与暴力带来的创痛与苦难触手可及、动人心魄,使人对和平的珍惜与向往油然而生;东北民间二人转、漳州布袋木偶戏,冲破南北地域的阻隔,以极为现代和新媒体的姿态打了一次闪亮的“照面”,让文化传承有了载体;口述项目中深陷毒瘾的美国人,在吸毒与康复中的挣扎,与移民加拿大的华人在异国与故乡抉择时的沉重,给人生沉浮的复杂境遇提供了无需多言的脚注。

  资深口述历史学者、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人陈墨为第二天举行的“2019年度‘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做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口述历史可以抚慰我们的乡愁,赋予人类尊严,留住我们既往的历史,对抗我们的遗忘,并且激活我们的生活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而且提供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交流的渠道,能够让社会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发掘和传播”。陈墨2007年起参加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采访工作,至今已采访近百人、采访时间超过1000小时,并参与了“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的编审工作。在2019年问世的《口述史学与心灵考古》中,陈默提出“人类个体记忆库”的概念,对口述历史具备的人类心灵共性做了有益的思考。

  考察人类文明史进程以及口述历史自身的发展沿革,不难发现,口述传统一直是不同文明之间文化传承时共同选择的重要方式,是一门名副其实的“世界语”。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伯来人的《旧约》,中国的《诗经》《史记》,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日本的《古事记》……都印证了口述传统对民族记忆同构与传承的价值。1948年美国历史教授艾伦·内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口述历史工作室,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口述历史的诞生。近些年,口述历史方兴未艾的势头,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门跨越鸿沟的世界语言。

  描绘蓝图:做口述历史的“黄埔军校”

  “相对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而言,口述历史之夜不是学术活动,也不是学术成果。但是,就像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有朋友和你抱团取暖,口述历史之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期望这个‘之夜’,在每一位口述历史人的心里带来点点温暖,希望可以陪大家一起走下去。”在着名演员胡歌发来视频祝福“彩蛋”引起的阵阵尖叫声中,“口述历史国际周”组委会执行主席、总策划林卉女士述说起“口述历史之夜”背后的故事与温情。

  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介绍,2019年口述历史国际周期间,30名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成员顺利结业;《大河唱》《我们的赫德》《大英图书馆——口述历史的人和事儿》三部纪录片亮相展映现场,主创人员在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近距离交流,围绕口述影像的制作与传播展开讨论;集项目海报、视频、图书、宣传页及其他衍生作品于一体的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览展示了口述历史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以直观的音影图文方式让更多的口述历史项目、机构、书籍和影视作品为大众所知;“口述历史在中国”项目扶植计划资助了多个口述历史项目;以 “见证?回望——口述历史视域下的时代记忆” 为主题的第五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定宜庄,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陈墨,温州大学教授、学术集刊《口述史研究》主编杨祥银,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宇英,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访员张明巍、郭晓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项目主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副主席Amy Starecheski,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外聘研究员赖素春,美国作家、口述历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Gerry Albarelli等专家与论文投稿者一起深入探讨和交流口述历史在各学科、各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问题。

  陈文申书记表示,中国传媒大学会“长期地、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中心的发展,支持口述历史的学科建设”,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天的口述历史中心会成长为明天的口述历史学院,今天的口述历史课程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发展成为口述历史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陈文申

  据悉,自2002年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有益经验起步,摸索着进入口述历史领域,2012年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以来,历经17年的努力,崔永元口述历史团队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口述历史研究机构,也是唯一一个集收藏、学术、出版、教学、展映、影像、公益、周边、交流于一体的口述历史交流平台,并与国内人文社科出版领域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口述历史类惭翱翱碍丛书《述林》以及中心口述历史国际周项目成果《口述历史在中国》系列学术论文集,占据口述历史学术高地。2015年起举办的国际周,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伊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蒙古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位口述历史同人的参与,线上线下百万人次的互动,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动。

  (易剑雄 黎金飞 图片:口述历史国际周组委会提供)

(责编:金春妮、戴靖)

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协

电话:(010)65363816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协
电子信箱:zgbxw121@sina.com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
欢迎关注中国报业

电话:(010)65363857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
电子信箱:773591345@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公众号

电话:(010)65363822
微信公众号:党报头条
电子信箱:252361907@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础笔笔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础笔笔
电子信箱:

773591345@
欢迎关注党报头条础笔笔

电话:(010)65363857/3004
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础笔笔
电子信箱: 773591345@

Copyright 2020by 中国报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